1.基本情况
1.1办学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落实全国、自治区、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改革、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做到创新与开放并举,做特与做强并进,培养与培训并行,行业与区域并重,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根本,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以适应社会发展相关专业为主体,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补充。将市职业教育建设成立足百色,面向桂西南,服务于区域各行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行业所需的有基础知识、有基本技能、有职业道德、有职业创新精神的“四有”实用技能人才。
1.2发展规模
目前,中职学校19所,其中公办12所、民办7所、自治区示范特色中职学校7所(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凌云县职业技术学校、隆林县职业技术学校、田东职业技术学校、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和德保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1348人,其中专任教师744人,专业课教师438人,“双师型”教师271人。开设61个专业、145个专业点。在校生18846人,生师比25.33:1。2024年秋季学期全日制招生6319人;2024年全日制毕业生6308人。
1.3条件改善
1.3.1基础建设
学校占地面积836891.55平方米,生均数44.40平方米; 校舍建筑总面积278396.22平方米,生均数14.77平方米。
1.3.2设施设备及图书
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一应俱全,包括基础教学设备、计算机、智慧显示屏、实训室实操设备等,网络多媒体教室286间;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6823.477849万元,生均1.42万元/生,有力保障了教学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学校有纸质藏书854487册, 电子图书818911册。生均图书45.38册/生,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
2.人才培养
2.1党建引领
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市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工作在2024年百色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基层理论宣讲现场交流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推进清廉学校、清廉机关和清廉家庭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职业学校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2.2积极推进立德树人
为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素养,举办百色市2024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百色市中小学“全民终身学习”等大型活动2次。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联合医疗系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筛查等63场次,参与师生3万多人。通过活动,推进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工作。
2.3在校体验
各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强化服务理念,做好后勤、安保等服务工作,积极解决师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建设平安校园。
2.4就业质量
各中职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规划,多渠道安排学生就业。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各类用人信息,完善就业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发布。各中职学校均加强就业宣传。在学校公布了就业信息简报,与用人单位协调推荐学生就业,保障毕业生的基本权利和待遇。同时做好安全规范管理,防止传销诱骗和招聘陷阱。二是重视和加强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就业信息,选择具体就业去向。接受学生咨询,传授学生一些求职的方法和技巧,如怎样书写求职简历,如何把握就业机会和缓解就业压力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箱、就业工作群等发布信息,推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三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突出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主动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为学生毕业后实现顺利就业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多种职业技能考试,“多证合一”使得毕业生能较好适应用人单位工作需要。
2024年中职毕业生6308人,就业总体情况良好,就业率为89.79%,升学率为55.29%。受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和升学政策变化的影响,就业率和升学率较去年相比均有所下降。
2.5创新创业
2.5.1 校企合作取得新进展
全市职业院校2024年与165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提供数量和质量的保障、确保协同育人基础。如德保职校联合广西南宁凯比泰马术俱乐部举办马术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每年能够培训超过两千名马术爱好者,为马术运动深化发展储备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促进德保矮马产业高质量发展。
2.5.2成功举办全市创新创业比赛
2024年7月,举办第一届百色市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此次大赛汇聚来自全市7所中职学校的43支参赛团队,共计215名参赛选手,共同在舞台上展现他们的创新与创业才华。参赛项目内容丰富多样,广泛涵盖乡村振兴、民族传统手工艺、非遗技术以及医疗救助等多个领域。评出一等奖10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17个,优秀组织奖2个。
图2-1 学生参加市级创新创业比赛
2.6技能大赛
2.6.1组织全市中职学校开展技能比赛
为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组织全市教师技能比赛2项。一是组织全市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混合式教学微课教学比赛奖项,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
三等奖16项、最佳组织奖3个。二是组织全市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通过比赛交流,促进了教师专业
9项、素养及教学能力的提升。
2.6.2圆满完成承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作
本年度承办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康复技术赛项比赛,共有全区14所学校25支参赛队伍共75名选手参加比赛。各个赛项比赛过程井然有序,充分展现中职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圆满完成大赛的组织工作,学校也赢得各参赛学校的高度赞誉。
图2-2 承办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6.3推荐教师参加区级比赛
认真落实广西职业院校班主任能力比赛相关文件要求,促进班主任管理技能发展,通过组织市级层面比赛,推荐3名优秀班主任参加区级比赛,其中参赛选手获三等奖2个。
3.服务贡献
3.1服务国家战略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检视自身发展定位,推动市人民政府出台《百色市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实施方案》,并进一步完善学校职业教育专业培养机制,促进学校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
3.2服务行业企业
中职学校秉承开放合作的办学理念,积极与企业界、创业园区携手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深化校企合作,致力于推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合作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精心定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企业将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派遣技术骨干进校授课,提供实习实训所需的设备与场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3.3服务地方发展
3.3.1组织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与百色市特殊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中心血站共同开展主题无偿献血活动,建立完善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发挥组织作用,服务地方。
3.3.2服务周边居民
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也是职业学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各中职学校结合专业特色以党支部引领组织了“社区群众走进校园体验活动”及“爱心剪进乡村”等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服务活动,提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让社会了解职业教育、体验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共享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例如百色民族卫生学校共接诊病例数为18106人次,其中周边居民就诊占比11.2%。开展便民义诊服务活动3场次,服务居民人数约821人次。服务市教育局、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和学校进行医疗保障35场次。
图3.3.2百色市右江区职业技术学校到平凡村党群服务中心
开展“爱心剪进乡村”义剪活动
3.3.3服务地方发展
中职学校契合地方产业,精准培育人才。秉持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的理念,深度剖析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趋向,动态优化专业架构。以地方支柱产业为靶向,重塑课程体系,将前沿技术标准与技艺融入教学内容,使专业教学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中职毕业生留驻本地就业比例高,成为推动地方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
4.文化传承
4.1文化传承与创新
4.1.1开展手工民族文化传承
各学校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本职业学校特色教育相结合的创新路径,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真实内涵,弘扬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如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以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靖西壮民俗文化为落脚点;梳理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生态课堂的结合现状;运用学校的社团文化活动以及职业活动周等实践大平台,打造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等充分激发学生感悟感知壮民族文化的兴致。学校精心组织一系列文化传承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壮锦厂,了解壮锦制作的历史渊源与工艺流程;邀请壮锦传承人李村灵、绣球传承人王秀芬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承人,听取他们的故事与经验。又例如百色市卫生学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师利用专业特长,结合中草药特性,精心配制中草药粉,与学校手工协会社会协作,用于制作中草药香囊,并在职教周活动中以及学校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中进行推广。组织学生开展手工药皂比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化学与中医药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中药香囊和手工药皂都深受师生们的喜爱。通过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并采取一系列富有创意与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不仅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创新思维。这一举措有效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
图4-1-1-1 手工药皂比赛成果展示
图4-1-1-2 壮锦厂传承人李村灵老师进校开展专题讲座
4.1.2设置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各学校在课程开发和结合“党史+展示”的模式、民族节日活动等,设置了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来体验民族文化。例如壮狮社团队员赴田阳区茂文舞狮艺术团学习壮狮非遗传承展技艺、与博物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结合民族节日开展丰富多样活动等。
图4-1-2-1 学习壮狮非遗传承展技艺
4.2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参加“一技在手,一生无忧”2024年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各学校展示本校培养人才特色活动,例如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的活动现场利用竹筒罐疗法、针灸、壮医筋经疗法、中医推拿按摩等壮医药技法为群众进行义诊服务和体验穴位针灸手法等技能,精心制作中药养生茶、端午中药香囊,吸引了众多嘉宾和群众到校展位体验、欣赏、品尝,并得自治区教育厅及前来参观的领导和老师、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展示壮医药技法和制作中药产品,不仅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更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壮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5.国际合作
5.1留学生培养
5.1.1研学交流
2024年市没有招收国际留学生,12月1日至5日来自泰国中职学生43人,到靖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升旗仪式、晨会、汉语课、茶艺课、烹饪(中国菜)、酒店管理(餐巾折艺)、美容美发、中泰学生文化交流联谊活动(舞蹈、抛绣球、竹竿舞)等。
5.2国际交流
2024年,靖西市职业技术学校派代表参加2场国际展会,一是中国—东盟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对话会,二是中国—东盟技术人才合作项目(马来西亚)培训班,与国外院校、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也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为推动市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供有益思路,为今后的合作与交流拓展了人脉资源。
6.产教融合
6.1专业建设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指导学校深入分析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市场需求,精准把握市场对不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专业设置和调整提供依据。并提前启动专业设置评审工作。
6.1.1推动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升级育人平台
我市出台《百色市申报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工作方案》,以百色职业学院作主体,百东新区(百色高新区)作为依托园区,联合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组建百色市生态铝产业产教联合体,推动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研融合发展,升级打造“政校企行”产教联合协同育人平台,提升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目前,联合体成员已开展联合办学,产教融合、校校合作新成效。
6.2课程建设
6.2.1 精品课程建设新成就
积极推进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精品课程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精品课程的上线,不仅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学习资源,也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3教学改革
6.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照行业企业需求,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推进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探索校企合作,通过让企业在学校建立工作室,将实体工程项目引进学校,以学徒制模式共同培养学生。让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拓宽学校人才培养途径,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及水平。
6.3.2加强校本教研
推进“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及校本教研活动,为中职各学科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升我市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提升我市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通过共学新教材和新课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集中研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及组织开展评课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教师深化课堂改革,积极参赛,真正实现“以研促教”的目的。
6.3.3注重教改科研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立项申报,有序指导立项课题开展研究,及时通知并组织学校参加课题结题。重视学校申报教学成果,在市级组织评选,指导优秀教学成果进一步完善,再推荐优秀教学成果参加自治区评比。根据2024年5月《自治区教育、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23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等次评定结果的通知》(桂教职成〔2024〕26号)文件公布,我市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成果突出。
6.4师资队伍
6.4.1师资队伍情况
全市教职工1348人,其中专任教师744人,专业课教师438人,“双师型”教师271人。开设61个专业、145个专业点。在校生18846人,生师比25.33:1。
6.4.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实行学校党委(总支)书记、校长双组长负责制,党委委员和分管副校长实行“一岗双责”。组织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系列活动。
6.4.3深化教师培养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实施“一对一”、“多对一”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骨干教师分别围绕课程教学、教改科研、班级管理等开展专项指导青年教师。同时安排综合指导老师对新入职教师进行综合指导,确保每一位新入职至少有3-4位教师进行“多对一”指导。其次,持续推进“以培促教”,重视组织教职工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其中有 百色市统筹“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市级培训。
6.5数字技术
6.5.1智慧校园建设
建有智慧校园,建设有教务管理、教学质量诊改、资产管理、招生管理等16个服务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化的硬件设施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支撑,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的智慧化,为师生提供更便捷、高效、智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5.2开发和推广数字化课程
致力于开发和推广数字化课程,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平台。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同时,规划和积极鼓励教师们参与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和提升教学能力。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定期组织各种信息技术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6实训改革
6.6.1共建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2024年投资280余万元,在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建设自治区示范性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基地涵盖医学基础、临床护理、急救技能等多个领域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实现虚拟仿真教学功能,通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展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6.2推动岗课赛证教学改革,增强育人吻合度
推动职业学校校企紧密合作,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制定岗课赛证综合改革制度,有效促进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融合、课证融通、育训结合的产教紧密融合教学改革,增强了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2024年,全市职业学校获自治区教育厅批“1+X”证书制度试点超过22个,获学生考证指标累计超过4000人,考证通过率超过80%。
6.7协同育人
6.7.1与社区协同育人
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合作,深度融入社区和社会服务领域。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文化普及、关爱老人群体等,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同时,与社会文化机构、公益组织携手合作,共同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项目,如环保公益活动、文化传承项目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需求,锻炼和提升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平稳过渡。
6.7.2加强家校协同育人
推进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家访制度、家长接待日制度,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协同育人。加强家校共育。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设立接待家长处。邀请法治副校长到校开展法治知识专题宣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班主任通过家长群网络途径加强与家长沟通,宣传安全教育、励志教育等知识,提升家长教育观念,疏通家校共育通道,改善学生成长环境。
7.发展保障
7.1政策落实
加强职业教育法规政策宣传,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及免学费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就业观,提高社会教育的认同感。坚持贯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按照上级党委要求,以“抓管理、防风险,谋发展、提质量”为导向开展好各项工作。
7.2专项实施
自治区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基地投资280余万元,建设涵盖医学基础、临床护理、急救技能等多个领域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完成模拟药房实训室(设有80个工位)、中药实训室(设有48个工位)以及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设有60个工位)的建设工作。其中,虚实结合的实训工位总数达140个,极大地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作为第二批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顺利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的验收。各项目顺利完成为深化学校各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3质量保障
7.3.1制度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体制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完成修订“三重一大”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和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教务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构建法制、文明、和谐校园。
7.3.2教育教学管理保障
出台校历对学校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确保学校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按计划有序顺利开展。注重考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接职教高考改革。
7.3.3学生管理保障
督促并指导学校召开假期安全、防溺水、交通安全、国家安全、防校园欺凌、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禁毒防艾、防灾减灾,实习安全,心理健康等活动。
7.3.4资金保障
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资金管理链状监督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及规划,遵循统筹兼顾、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收支平衡及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统筹资金,严格执行资金收支制度,使各项资金收支合法、合规及合理,确保教育教学投入和学校发展重大项目重点投入。
7.3.5安全管理保障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排值班领导、中层领导、职工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提高安全管理业务水平,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7.4经费投入
积极做好向上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政策资金支持工作,包括办学条件改善资金、资助资金、专项项目资金、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资金等。由于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县份财政支付力度较弱,造成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支付仅为63.3%。具体如下表:
2024年百色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支付情况表
项目资金(万元) |
已支付资金 |
|
3140 |
1987.47 |
63.3% |
8.面临挑战
8.1面临挑战
8.1.1学校条件依然薄弱
目前,全市19所中职学校,只有7所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占比36.84%;有11所生均校园面积达标,占比57.89%;只有7所生均校舍面积达标,占比36.84%。按国家要求,到2025年底,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任务艰巨。(注:重点监测指标是生均校园面积33平方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仪器设备值3000元、图书30册,生师比20:1)。
8.1.2专业课教师紧缺,师资整体水平仍然偏低
一是中职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25.33:1;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05%;三是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8.1.3学校与企业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
目前,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多,绝大部分的校企合作关系仅限于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合作,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
8.2应对举措
8.2.1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推动政府按上级要求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二是指导自治区中职学校办学达标项目学校(自治区下达专项资金2300万元)做好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8.2.2进一步加强培养培训,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瓶颈
一是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二是制定“十五五”教师全员培训计划;三是采取在岗轮训、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让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做好专业课教师的在职培训。
8.2.3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动作,深化产教研融合
依托百东新区(百色高新区)推动百色市生态铝产业产教联合体开发实体化动作,以百色职业学院为牵头学校,以百色广投银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牵头企业,通过联合体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
8.2.4申报市政府协调解决问题
8.2.4.1推进项目资金落实
推进职教中心一期二阶段项目建设,确实改善百色卫校及百色财校的办学条件。2025年建设运动场,解决百色卫校、财校生均运动场面积不达标问题。但图书馆、体育馆等单体项目因经费问题无法建设,严重影响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和自治区“双优”学校立项建设。
8.2.4.2推动按新编制政策重新核定中职学校人员编制
请求协调编制部门按《自治区党委编委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的通知》(桂编发〔2023〕2号文件)规定重新核定中职学校人员编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